车企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受困电芯技术仍依赖电池厂 2017-07-20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电池网
2017-07-2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动力电池作为主要零部件重要性日益凸显,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的步伐也随之加大。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动力电池作为主要零部件重要性日益凸显,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的步伐也随之加大。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动力电池作为主要零部件重要性日益凸显,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的步伐也随之加大。
7月13日,位于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的新研发中心全面落成,这意味着宝马在华已拥有动力电池独立研发能力。记者了解到,今年内,华晨宝马的高压动力电池中心也将建成,为旗下之诺1E、BMW X1等插电式混动车型提供动力电池。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车厂自行研发生产动力电池的脚步加快,但仍需与电池企业进行合作,车企仅负责电池包部分,完全独立发展的只是凤毛麟角。
对此,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电池电芯技术限制,未来5年,多数车企仍会以外部合作形式发展动力电池。
产能不足倒逼车企自力更生
随着接下来高压动力电池中心建成,华晨宝马今年内将拥有3.3万套/年的高压电池组生产能力。据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占比超40%,如此重要的核心零部件,进行布局的企业自然不止宝马一家。
7月初,戴姆勒与北汽集团签署新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发展奔驰品牌纯电动车产品,其中也包括建动力电池工厂;今年5月,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成立两家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模块开发、生产和销售。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吉利、北汽、力帆等车企也都在布局自己的动力电池项目。这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密切有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50万辆,今年预计将突破70万辆,市场快速扩大,对动力电池产能提出严峻考验。
“当前,动力电池产能虽不少,但优势产能欠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池领域专家王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对此,上述北汽内部人士也指出,目前的动力电池产能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车企投资动力电池厂有助于缓解产能不足。
不仅如此,拥有独立电池厂也有利于车企开发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电池工厂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整车的匹配性要求高,不同车型的电池,重量、形状、大小等都不同。也就是说,整车厂自行研发动力电池,能与新能源车实现开发联动,两者的匹配性也将变得更好。
此外,车企自行研发生产动力电池也能降低成本。据记者了解,这要比直接采购成品电池成本降低10%~15%。
电芯生产仍依赖电池厂
虽然已有不少车企开始自行研发生产动力电池,但并非能独立完成整个动力电池设计生产的所有环节。事实上,除了比亚迪能够完全自行研发生产动力电池外,多数整车企业仍需要与电池厂合作。
例如,华晨宝马的高压动力电池中心建成后,将主要负责高压电池包生产,电芯部分仍由宁德时代提供;戴姆勒和北汽未来虽要建电池厂,电芯同样需委托给专业电池厂生产。
对此,一家动力电池企业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动力电池主要由内部电芯和外部电池包共同组成,其中电芯技术涉及电化学,行业壁垒较深,整车企业对此领域的技术掌握并不成熟。
此外,电芯技术还处发展初期,不确定性较强,这也使得车企仍需要同电池厂合作。
上述北汽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动力电池来说,电芯随着技术发展更新速度较快,目前主要使用磷酸铁锂电芯和三元锂电芯,未来有可能采用效率更高的石墨烯电芯,因此,考虑到投资风险,整车企业并不愿意过多在电芯上投入。
在该人士看来,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车企自行布局动力电池的趋势将更明显,但考虑到电芯技术的特殊性,未来5年,整车企业仍将与电池厂合作,共同完成动力电池的开发与生产。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
-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势头能否持续?工信部副部长这样回答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能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行业协会研究结果,2024年我国汽车产业产销能够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嵌入式开发的转变将如何影响未来计算
当前,开发者正在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实现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赋能过往无法想象的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AI 应用,而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
-
我国8大新兴产业+9大未来产业发展分析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
-
关于2023年上半年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