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以糖为阳极基底 发现可减少锂电池枝晶形成
2018-03-1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
糖或许是人类健康杀手,但它如今也被科学家用来当作防止锂金属电池阳极枝晶生成的基底材料,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候选代表锂金属电池的主要障碍提出了解决方法。
科学家已经注意到,锂电池中的枝晶(dendrites)与出现在金属中的晶须相似。枝晶是由于电池电极表面锂沉积不均匀而形成,会造成电池容量损失、充放电效率降低、短路等问题;晶须(whisker)则是出现在电子元件中的一种现象,20世纪初真空管时期,科学家用纯锡或接近纯锡的合金作为焊料,而在有焊料的焊点上会长出晶须造成短点。
最重要的是,研究合著者/莱斯大学材料科学与纳米工程助理教授Ming Tang说,科学家知道晶须在有压应力(compressive stress)的情形下出现,却对电池循环过程中锂金属镀层也会引起压应力的机制不甚理解,而压应力与锂电池阳极的树突形成脱不了关系。虽然晶须像直线,枝晶更蜿蜒些,但两者形成机制是相似的。
基于这种理解,研究人员首先模拟在平面电镀软金属期间产生的压应力,以显示锂枝晶如何生长,实验表明,将锂金属涂覆在平坦基底上会使锂无处可去,于是它改以枝晶形式出现。
与锡相比,锂的熔点更低(180.5°C),也就是说锂原子在室温下更具流动性,如果有压力,原子更乐意移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数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看到树突形成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项问题,团队找出一种能帮助抑制锂枝晶生成的技术,糖就在这里发挥角色功能。研究人员将糖块与一种液态硅胶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一起注入基底,然后将糖溶解,留下只剩软硅胶的三维多孔结构,就像一块可能会塌陷变形的海绵,接着覆盖一层薄铜层以传导电子,最后用锂金属填充空洞。(Source:莱斯大学)
团队于这种基底上测试,发现枝晶生长显著减少,这是因为糖溶解后,像“皱纹”的基底缓解了锂金属内部累积的压应力,电池测试也拥有200次循环后仍接近98%的库仑效率。研究目前还在持续进行,团队将对电池进行些许调整,以了解这种技术的电池是否能赶上商用门槛。论文发布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期刊。
来源: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
-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进入优化竞争,关注认定指标变化趋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请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将从数量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认定工作和复核工作同步进行,进入不断优化的阶段。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