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
2022-07-1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在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交流时,总书记一下子就说出了第一代退休职工代表陈彦娴的情况。
“老同志,你就是去国际上领奖的那位吧?”
“你是什么时候到场里的?”
“你们现在生活怎么样?住在哪里?”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在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交流时,总书记一下子就说出了第一代退休职工代表陈彦娴的情况。
2017年,陈彦娴代表林场职工领回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
“总书记那么忙,还记着我这个普通的工人,让我们觉得非常亲切。”年过七旬的陈彦娴回忆,总书记说他之前没有来过承德,也没有来过塞罕坝,但总书记对塞罕坝非常了解。
早在此次考察的4年之前,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林场的建设者们“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承德我是头一回来,一直心向往之。这里的很多事都想了解、实地看一看。”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承德之行,第一站就来到这片绿意盎然的林海。
塞罕坝位于河北北部,半个多世纪前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如今这里已建成百万亩林场,成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如同一只展翅雄鹰,塞罕坝扼守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守卫着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沧桑巨变背后,是三代塞罕坝人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
记者拍摄这张照片的地方——尚海纪念林,正是百万亩绿色林海的起源地,旁边有一块写着“绿之源”的石碑。
“尚海”二字指的是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
60年前的塞罕坝,除了寒冷,就是风沙,生活环境异常艰苦。王尚海带领着一支369人、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队伍在茫茫荒原上开始造林。
一开始,林场的造林成活率不足8%,大家的热情劲儿被狠狠泼了冷水。王尚海的倔劲儿却上来了,他骑着马跑遍了林场的山山岭岭,决定带领百余人开展“造林大会战”。
纪念林里的展板上,一张老照片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照片上,王尚海正蹲在地上同职工一起研究造林技术。
“这就是当年‘造林大会战’的情景吧?”凝视照片,总书记询问。
“对。”林场场长陈智卿指着一张张老照片向总书记介绍:当时造林要一个人插苗,两个人在上面把土踏实,防止苗木失水;老一代塞罕坝人是骑马护林,当时要住马架子,喝水靠化积雪。
“当时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把林子造起来了!”总书记感慨地说,并问起王尚海同志的有关情况。
“他始终放不下这片林子,1989年去世后,家人遵从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了这里,与这里的一草一木永远相伴。”陈智卿介绍。
沿着木栈道,总书记步入林中。在一棵落叶松前,总书记仰头看了看高大的树干,还特地用手丈量了一番:“长得很好,树干很直。”
“森林怎么抚育的”“林子里生物多样性怎样”“有没有上层生物链的动物”……总书记一路走一路问,详细了解林场生态环境的情况。
“我告诉总书记,这里经常出现黑琴鸡、狍子,这些年还发现了狼。总书记听了很高兴,笑着说这个很好。”陈智卿回忆说。
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意气风发的青年,守林护林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面对三代林场职工,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总书记说,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经历了建场初期的困难,陈彦娴老人对总书记这句话感触良多,“我们要将塞罕坝精神代代相传,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把自己全部的力量付出给脚下的这片土地。”
如今,塞罕坝精神已经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绿色正将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来源:新华社)
(1)工信部与电源协会联合“中电源云学苑”高精尖工程师学习平台,全国通用证书并终身有效。
(2)有讲课能力的专家、老师、工程师、讲师,欢迎加入云学苑,共同受益
http://www.cpsa.org.cn/default.ashx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学习教育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明确要求,突出抓好年轻干部的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抓好年轻干部这一重点群体的学习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树立良好作风,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
上海等地扎实推进,让学习教育抵达人心、触及灵魂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上海、山西、海南等地一体推进学查改,坚持学在深处、查在细处、改在实处,让学习教育触及灵魂,精准定位突出问题,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助力“人工智能第一城” AI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培训开班!
为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和我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有关部署,近日,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市级委办局、各区和中关村学院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培训,按照教育、医疗、政务、交通、文化、金融、具身机器人等重点应用领域开展贯通式培训。
-
地方政府抢滩“零碳园区”:2025最大风口,红利如何抓?
《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标准的落地将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监管机制,鼓励和引导园区积极参与零碳创建工作,并对达标园区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奖励,对未达标园区加强指导和监督,促使其加快整改和提升。
-
《求是》杂志刊发北京接诉即办工作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
做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关键时顶得住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