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山河为证》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08-14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8月1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在中国影协举行专家研讨会,影片将于8月15日全国上映。
8月1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艰辛历程的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在中国影协举行专家研讨会,影片将于8月15日全国上映。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邓光辉,中宣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钟明岚,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大校研究员李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导演张同道,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谭政出席研讨会。
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影片的历史价值、艺术表达、精神内核及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从多维度剖析了纪录电影《山河为证》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高度评价影片是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精品力作。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高度评价《山河为证》具有五大鲜明特点。第一,影片真实性无可辩驳,运用大量原始影像复盘历史,为观众回顾真实历史、反思经验教训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二,是它的全景性视角,开创性地完整展现了14年抗战历程,宏观呈现了国内国际背景的全局,并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主线。
第三,精准呈现历史,片中的历史细节与旁白介绍都准确严谨、分寸得体、科学客观。
第四,在艺术表达上,融合日记、照片、漫画、动静结合的画面语言及现实采访等多种手段,丰富生动、感染力强。
第五,影片凭借宏大场面与精良制作营造出强烈的震撼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惨烈与传承抗战精神,结尾升华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发人深省,令影片的整体效果非常成功。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邓光辉认为,《山河为证》赓续中国电影爱国主义传统,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宏阔的历史认知,实现了艺术真实历史真实的统一,揭示了正义必胜、人民必胜、中华民族必胜的历史逻辑,以激荡的现实回响,显示了重振民族复兴的信心决心。这些精神力量的传承对于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价值,能够引领年轻观众对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历史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宣部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钟明岚代表中宣部电影局向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电影《山河为证》的上映表示热烈的祝贺,称赞《山河为证》作为一部纪录电影,主题鲜明、史料翔实、脉络清晰、气势壮阔、情感饱满,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做出了电影人的贡献。
随着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持续推动,形成高潮,相信《山河为证》定能契合广大观众的观影热点与情感热度,并以纪录电影独特的审美品格带来新的历史视角与观影体验。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山河为证》体现了非常准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智慧。影片非常鲜明地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全面抗战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用大量的史实呈现,而不仅仅是用口头语言去表达。特别是在艺术处理上,影片很好地做到点线面的有机融合。既有一条历史的线,也有方方面面的照顾,还有对CG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意识地让历史影像被激活,体现出历史的鲜活性和时代感。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研究员饶曙光则强调《山河为证》带给自己的感受是相较以往的同类影片叙事更宏观、史料更丰富、表述更客观、个案呈现更有共情力。他认为,影片把14年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机融合——我们10年的时间独自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才形成统一战线;我们看到了中国为人类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也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密不可分。
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大校研究员李涛从党史军史的角度分析认为,《山河为证》避免概念化、模板化的操作。可以看出创作团队肯定查阅了大量权威的、官方的史料,从而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同仇敌忾的全民族抗战表述得非常清晰。影片在兼顾宏大叙事的同时,也非常关注细节。例如采用国际化视角,引入飞虎队、苏联空军等内容,不仅讲述了中国的抗战,更从世界角度加以呈现。这种叙事方式非常好,使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地指出,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离不开中国在东方主战场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导演张同道指出,《山河为证》是将中国抗战故事置于国际坐标中进行创新讲述,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传递了合作共赢的人类价值观。影片运用丰富影像资料和多元表现手法,激活历史、启迪当下,为观众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启发。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从创作角度分析认为,《山河为证》巧妙运用编年体结构,清晰立体地展现了平山团、82烈士、李云鹏唯一的照片和书信,做到“线中有点、以线折线”。这条“线”贯穿了国共合作、正面战场等历史进程,并由“面”最终上升到“体”——即整个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格局,结构设计十分精妙。同时,影片在情感表达上保持理性,不过度煽情,以娴熟精湛的视听语言呈现出具有史诗气质的精品之作。
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高度肯定影片的国际视野与历史纵深感。他指出,《山河为证》以宏阔的国际战略格局视野重构抗战叙事,深刻揭示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深层联动。影片对历史背景的严谨梳理——如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战略决策动因——弥补了公众对复杂史实的认知断层。这种全景式、多维度的历史阐释,正是当下时代亟需如《山河为证》这样的公共历史教育范本,其上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启迪价值。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认为,《山河为证》是一部呈现民族苦难历史和英勇历史的厚重之作,也是当下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成果。影片的全球性视野与新颖叙事形态,体现了中国纪录电影创作水平的不断成熟。在他看来,个别观点将此类作品片面解读为“仇恨教育”,实际上是忽视了全球性的历史视野。通过这样的创作,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全面地认识历史,珍爱和平,因此推动多渠道的广泛传播尤为重要。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山河为证》的成功摄制与上映,将会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也是电影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向英雄先辈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影片以光影为碑,铭刻历史,传承精神,必将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深受观众喜爱的纪录电影精品。
纪录电影《山河为证》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湖北长江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金彩视界影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特邀联合摄制。(来源:微信公众号“光华锐评”)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上一篇:母亲的爱
相关信息
MORE >>-
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率先锋”党员参加北京市关工委工作培训 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北京市关工委工作培训班(第二期)在怀柔区北京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顺利举办。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党支部“率先锋”团队党员曾慎安同志受邀参与此次培训,以学赋能,为后续更好服务行业与社会积蓄力量。
-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传承者,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30年前,北京世妇会确立“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崇高目标,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性别平等刻入时代议程,激励全世界的人们为之接续奋斗。
-
李德元:“我们无愧于所处的时代,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回顾一生,李德元写道:“我们无愧于所处的时代,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他衣不染尘、一心为公的故事,仍像不灭的星火,激励后来者秉持“两弹一星”精神的报国初心,写就更辉煌的篇章。
-
印刷机“听诊官”的匠心征途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国家印刷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仪明,他人生第一个专业作品,是一台印刷机。36年来,他靠这台6吨重的机器实现了许多印刷领域的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观看电影《731》有感
电影《731》上映后,它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没有华丽特效,没有浪漫情节,用真实镜头将日本《731》部队的暴行展现在观众眼前。
-
北京市生产制造业行业协会第一联合党委 开展所属社会组织党员群众观看抗战电影《731》 主题党日活动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市生产制造业行业协会第一联合党委于2025年9月19日下午,在丰台区华谊兄弟影院开展了所属社会组织党员群众观看抗战影片《731》主题党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