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现场发生“群殴”事件,凸显后疫情时期的企业发展压力
2020-06-2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近日,“中铁二局某污水处理项目投标现场群殴”刷爆了朋友圈,画面显示,在中铁二局新塘镇中部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一个会议室内,多人参与打斗,场面混乱。
本是污水提质增效工程招标现场,却上演一出全武行打起了群架……
近日,“中铁二局某污水处理项目投标现场群殴”刷爆了朋友圈,画面显示,在中铁二局新塘镇中部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一个会议室内,多人参与打斗,场面混乱。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官网招投标信息显示:新塘镇中部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总投资为43981.54万元,项目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公共管网病害修复工程:新建d300~d600污水管5591m;
2.公共管网错混接整改工程:新建d300~d1350污水管16166m,完善现状排水管网;
3.暗流清污分流工程:新建d100~d500污水管51690m,清除淤泥,恢复渠箱为清水及雨水通道,提升渠箱排涝能力;
4.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程:新建d100~d500排水管132434m,对流域内的合流制、分流但存在错混接的排水单元进行达标创建工程;
5.小微水体改造工程:清理垃圾及杂草,增设生物浮岛、跌水堰等;
6.智慧排水管网综合管控平台建设。
能让人在招投标现场就忍不住动手,相信背后不仅是后疫情时期的企业发展压力,更有被低价中标蹂躏得像倾盆大雨一样碎了满地的心……


1.危害较大
容易导致优汰劣胜, 埋下安全隐患,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最低价中标”助长以次充好,导致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下降,优汰劣胜。
“很多地方招标,原料一吨8000元,可项目中标价格居然只有六七千元,很多正规企业根本没办法做,结果是造假的胜利,做优的出局。”
国内招标压价严重,可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还要赚钱,因此上下游企业都在千方百计挖掘“价格低廉、质量过得去但不是特别好”的产品来投标。“最低价中标”往往就是牺牲质量来赚钱。
——“最低价中标”极易引发偷工减料,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今年3月,西安地铁爆出“电缆门”事件,劣质电缆竟然在多地地铁投标中畅行无阻。“奥凯电缆的中标价已经严重低于成本,可它中标肯定是为了赚钱,那就只能偷工减料了。”
“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参与‘最低价中标’,但是现在市场环境被扰乱了,产业链从下游向上游恶性传导:不压价,中不了标;中了标,产品质量往往下降。”
——“最低价中标”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积极性。
“最低价中标”对于创新型企业很不利。“我们研发费用高,定价自然就高,尽管药效好,但是招投标上非常吃亏。”
“最低价中标”很少考虑投标企业的产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技术水平如何。“我们曾去浙江竞标一个项目,招标方就要求是‘最低价中标’,根本不要求品质和运营。这样的招标制度,怎么能有转型升级?又如何鼓励企业投入创新?”
“包括‘最低价中标’在内的压价竞争危害非常大,挤压的不仅是企业效益,也是持续创新的投入空间。”
2.为何风行
担心“说不清”,规避“履职风险”, 导致一些地方倾向于“最低价中标”。
■ “招标方普遍认为,价格低不犯错误”
那么这个企业“人人喊打”的“最低价中标”,从何而来呢?
“最低价中标”的法律依据是《招标投标法》。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此外,《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二十九条也明确规定:“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
从以上法条可以看出,我国实施的评标方法并不唯一。那么,为何在实际操作中,价格往往成为评标的唯一要素?
——担心“说不清”“犯错误”,规避“履职风险”,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倾向于“最低价中标”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痛恨‘最低价中标’,可是产业链上每一环都在搞‘最低价中标’,因为你不搞低价,审计可能会审你!现在大力反腐,谁敢采购高质但高价的?虽说这完全是两回事,但别人都是‘最低价中标’,就怕咱有时候说不清啊。”
尽管现在政府采购只重视价格有客观原因,即产品质量只有使用起来才能检验,但更重要的还是“招标方普遍认为,价格低不犯错误”。
——市场质量监管缺位、不到位,也是“最低价中标”大行其道的助力。
从招标到中标,从施工到竣工,我国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可谓全覆盖。但依然有一些伪劣产品能“一路畅通”,这往往与执法不严或惩处力度较低有关。
很多产品,例如电缆的质量检验检测并不难,但像奥凯这样的劣质产品却能拿到质量监管部门的合格报告,说明有关部门质量监管还有漏洞,执法力度还不够。“无论哪种评标方法,送检和抽检必须严格执法,市场的公正和监督不能缺位,否则就会劣币驱逐良币。自从奥凯电缆出事后,质监部门加大了抽检力度,我们周围很多不合规的小企业马上就关门了。”
——招标方过于强调成本而忽视质量,也导致招标的天平倾向于价格。
尽管法律文件等对招投标的各项指标都做出了规定,但技术等指标的优劣很难在使用前评判,只有价格最易分出高下。为了最大程度节约资金,提高效率,一些工程在招标中故意忽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个条件,将低价作为最高标准。即使发现投标人报价过低,也不启动价格认定程序,导致投标人不计成本地恶性竞争。
“招标法明明要求价格不能低于成本,为啥会有人亏本竞标?因为没有人去核算合理成本。”我国普遍采用“最低价中标”,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招标方对招标产品性能并不了解,只能谈价格。“我们竞标一些国外或外资企业的项目,招标方会对产品原材料配比、产品结构等进行详尽要求,甚至根据你的设计图进行议价,优质优价,而国内这样的招标很少。”
3.不应延续
企业建议,在产品招标中, 修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防范恶意低价投标。
■ “要鼓励企业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之路,政府采购应逐步改变‘最低价中标’模式”
企业一致表示,“最低价中标”影响正当竞争、降低产品质量,已经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障碍。它不仅不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不利于实施质量强国、品牌兴国等国家战略,还会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为此,企业建议应尽快取消商务标“唯低价是取”和“最低价中标”模式。
“中国人常强调价廉物美。其实,中国制造到了现阶段,更应强调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的产品,投入那么多,怎么可能是低价的呢?要强调优质优价,不要再延续‘最低价中标’的传统。”
调查中,多位企业负责人建议,我国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产品招标中,修改“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模式,采用“经评审的平均投标价法”;其次,要形成行业成本价格体系,防范恶意低价投标;最后,还要建立诚信体系,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如果继续拼价格,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是不会有话语权的。要鼓励企业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创新之路,招标采购应逐步改变‘最低价中标’,给全社会释放积极信号。
企业还建议,在招标过程中,应当严把市场准入关,健全市场出清机制。对于发生过严重质量、安全事故和严重投标失信、履约失信、行贿受贿行为的投标人,以及违法违规的检测机构和人员,要依法作出严肃处理,限制其进入招标投标市场和监管领域。与此同时,也要完善政府招标过程中的追责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即便是最低价,也应对招标方责任人进行追责。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转自:第一环保网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储能电池进入淘汰赛
在2023年头部企业经历疯狂的扩张后,2024年储能电池行业迎来越来越多的跨界者。
-
山东发布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办法意见稿
3月19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规范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山东省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竞争性配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五年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有啥实践成果?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
生态环境部:正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不再新建地方试点
近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已公开发布。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相关情况。
-
电源行业协会恭祝大家春节快乐!龙腾虎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电源行业协会恭祝大家
春节快乐!龙腾虎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北京市人民调解员评定等级正式发布,电源行业人调委会11名人民调解员获得等级证书
北京市司法局关于《北京市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办法》(京司办发〔2021〕44号)文件精神,经过评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1名人民调解员,荣获人民调解员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