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90%动力电池企业或被淘汰?
2018-02-22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其主要配套设施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扩张。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率分别为368%、324%、78.6%。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产能过剩现象却也逐步凸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其主要配套设施动力电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扩张。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率分别为368%、324%、78.6%。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产能过剩现象却也逐步凸显。
但是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动力电池整体产能又很高,就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并且很难满足政策调整后对产品的要求。
伴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增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同时也被提高,将会加速企业间的淘汰。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总产能135GWh,有效产能110GWh,而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36.4GWh,这也就表示,动力电池的全国产能利用率只有40%。
其实在业内,电池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共识,2017年底国内动力电池名义产能已经接近200Gwh,“没有核心技术和不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面临淘汰。”有业内人士说道,不少企业和投资者在进入锂电池领域的时候,并不了解目前行业的实际情况且缺乏核心技术,这也是产生闲置产能的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分为锂电池和燃料电池两种,但是目前国内主流还是以锂电池为主。从国内外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现状看比较,国内开发的锂离子电池单体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已经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但在产品均匀一致性、系统集成技术、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方面需加紧追赶,这个差距目前还在缩小。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已经不缺失核心技术,无论是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三元、高电锰等材料都处于优势地位。但装备制造、工程化能力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来源:IT之家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电煤需求淡季库存高位 现货交易冷淡价格走平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充分认识严格合同履约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合同履约的各项要求,强化双向监管,加大违约认定力度,严格激励约束措施,切实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工作。
-
政府引导基金对社会资本的有效引导
作为政府投资的创新性政策工具,政府引导基金又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出资设立,遴选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子基金管理人实施市场化运作管理,进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政府重点扶持产业的创业企业,形成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的政策性基金。
-
比亚迪的大航海时代
中国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潮流。作为引领者比亚迪,在国内拿到了超3成市场份额之后,也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开始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新传奇。
-
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进入优化竞争,关注认定指标变化趋势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申请难度也将越来越大,将从数量目标转向质量目标,认定工作和复核工作同步进行,进入不断优化的阶段。
-
企业如何参与碳交易市场?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
碳排放权交易对普通人有什么影响?
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和市场机制。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视为可交易的商品,以达到降低排放总量的目标。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以及其对普通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