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2025-07-10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8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14年,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无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这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程,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8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14年,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无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这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程,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掷地有声、颠扑不破的历史结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伟大贡献,在新征程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实践者,积极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全体中华儿女共御外敌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面对中日两国的悬殊力量对比,要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提出“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到1935年10月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1937年8月洛川会议正式形成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我们党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深化,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老百姓。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十年内战,数不清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西安事变发生后,党内外许多人对释放蒋介石想不通。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同志到红军大学讲演,有学员问为什么不能杀蒋介石,毛泽东同志回答:如果仅仅从我们党的私仇出发,杀蒋介石来解恨,忘记了民族危亡这个大局,那还能称马列主义的政党吗?1937年9月,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此开创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抗敌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出现动摇妥协和反共倾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打退和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抗日高于一切”,表现出宏大的气度格局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和凝聚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曾寄希望于中国分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抗日战争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生死考验,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在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前仆后继、为国捐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真理力量和强大人格力量的吸引感召下,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主义精神,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抗战意志,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绝续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在抗战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从伟大抗战精神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满怀信心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来源:中共中央党校)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协会行业党支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坚持核心掌舵、思想领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党和人民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系统展示了核心掌舵、思想领航所形成的磅礴伟力,必将有力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团结奋斗。
-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铁甲雄师排山倒海,受阅官兵步履铿锵,人民群众满怀豪情。今年9月3日,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激励奋进的抗战纪念盛典,进一步坚定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用好纪念活动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持续用好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把活动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精气神运用好发扬好。
-
前八个月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稳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活力显著提升。前八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增速比大型企业高3.3个百分点。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
在赓续传承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一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为宽广的文明维度,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
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涵养家国情怀,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把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推动管党治党水平整体提升,带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