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锂电池十年来价格下降近85%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完善产业链
2021-04-16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吴辉介绍,目前锂电池的两大关键指标——成本和能量密度均实现了大幅度的改善,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月15日,在山东枣庄高新区召开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上,吴辉发表了题为《地方政府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瞻性研究》的主题演讲,分享了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地方
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
吴辉介绍,目前锂电池的两大关键指标——成本和能量密度均实现了大幅度地改善,为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年来,锂离子电池价格下降了近85%,由2011年的3800元/Kwh下降到2020年的578元/Kwh;与之相反的是,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近3倍,由2011年的80wh/kg上升到2020年的270wh/kg。
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由2014年的30.4Gwh增长到158.5Gwh,全球占比提升至53.8%。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值由于价格下滑导致增速逐步放缓,2020年同比增长9%至1696.4亿元。
吴辉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1640万辆,整体渗透率将超过20%;2025年锂离子电池全球需求量正式迈入TWH时代,其中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919.4Gwh。
在产品格局方面,从近两年中国乘用车电池不同技术类型电池月度装机量占比来看,动力电池三元仍占据主导地位,铁锂占比提升;中国方形电池占比保持80%左右,主要是因为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均采用方形电池。
在企业格局方面,吴辉表示,目前的格局相对不稳定,在不同电池细分领域均出现了在全球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出现五家全球性竞争力居前的企业:松下、三星、LG、宁德时代、SK。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大量供应本土和海外电池企业。
吴辉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基本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且在锂离子电池企业自我发展和政府主动招商的背景下,中国形成了明显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北京和天津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锂电产业链的研发机构和产业链企业。主要包括十八所、天津力神、盟固利、巴莫科技、北京当升、北大先行、天津金牛、北京卫蓝等。
江西省依托宜春的锂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亚洲锂都。目前已经聚集了福斯特、江西紫宸、江西正拓、国轩、恩捷等在内的锂电产业链企业。另外,省内的新余市也将锂电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动力电池的发展带动了长三角锂电池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区域由于聚集了大量的整车制造产能,吸引了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力神、LG化学、SKI等在内的龙头企业的布局,从而带动了包括北大先行、当升科技、九九久、新宙邦、国泰华荣等产业链企业的入驻和扩产,逐步形成了金坛、溧阳等具有明显锂电特色的产业集群城市。且大量的企业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生产制造基地落户江浙。
宁德依托龙头企业ATL和CATL,聚集了包括璞泰来、卓高、新嘉拓、厦门钨业、国泰华荣、杉杉股份、上汽等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链集群。宁德市政府打造的锂电新能源特色小镇入选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
珠三角地区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造产业的优势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产业链企业。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比克、欣旺达、德赛电池、ATL、格林美、珠海冠宇、贝特瑞、鹏辉能源、雄韬股份、科达利、天贸、天赐、新宙邦、德方纳米、博力威、品胜、珠海赛维、杉杉、翔丰华等大量产业链企业,是目前中国锂电产业链最发达和完善的区域。随着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产业链企业开始往中西部区域转移。
长沙依托中南大学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优势,形成了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集聚区。区域内聚集了包括杉杉能源、长远锂科、星城石墨、中锂隔膜、桑顿新能源、湖南邦普等产业链龙头。
川渝地区近年来大量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依托廉价的要素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锂电产业链又一集群。重庆依托发达的汽车工业,吸引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入驻,宜宾依靠五粮液带来的财政实力招引了宁德时代,从而带动了大量的产业链企业入驻宜宾。遂宁市政府依托廉价的电费和本地的龙头企业天齐锂业打造了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并且致力于打造中国锂都。
依托本地廉价的要素资源和矿产资源,青海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北大先行、诺德股份、盐湖股份等在内的锂电产业链企业。
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产业研究是打造产业集群的基础
“作为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政府对于电池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能力。”吴辉分析称,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产业研究是打造产业集群的基础。
我国多年来形成的规划体系,存在着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两大系列,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的典型代表分别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并不属于国家强制规划序列,它以发展规划为主,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更为具体务实,同时也涉及一些空间规划的内容。
产业规划需注意预防陷入编制组织不得力、对外部环境条件与内部资源的产业利用价值没有客观认识、规划的深度和高度不够、规划趋同性问题严重、规划的可操作性不强等误区。
同时,吴辉建议遵循“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思路,即,抢位发展(抢占先机,率先布局高端产业),本位发展(激活存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换位发展(把握时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定位发展(科学定位,确保产业规划落地)。
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以扩大产业规模为主;壮大本地企业与引进外部企业相结合,以引进外部企业为主;重大项目引进与城市品牌营销相结合,以重大项目引进为主。(整理:陈语 张倩)
编辑:中国电源产业网
来源:《电源工业》编辑部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欧阳明高院士:大容量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燃爆指数是三元的两倍
第四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CIBF2023深圳)国际交流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做主旨发言。他表示,一般认为磷酸铁锂电池是比较安全的,本质上对于小的磷酸磷酸铁锂电池的确如此,但大容量的电池,内部温度可以超过800度,这超过了磷酸铁锂正极分解的温度。
-
6位大咖!畅谈风光储氢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会议以“风光储氢协同发展助力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电科院、阿特斯、明阳智能、隆基氢能、天合储能作为支持单位。近3万人次在线观看。
-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如何发展电池和新能源产业?2023年全国两会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对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代表们又带来了哪些提案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
于清教:今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销或超900万辆 锂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
于清教预测,在乐观情况下,预计2023年中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2025年全球的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2TWh!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预计将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
黄奇帆:万亿级美元市场的大布局
近日,第七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在河北保定召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主论坛的演讲中表示,应以制造业为重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杨裕生院士:十措并举推动储能电池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的奋斗任务,人人有责、代代相传。实现“双碳”目标必然要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立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