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调解更专业更高效
2019-01-18
中国电源产业网

导语:调解过程的司法主导尤为重要,通过与法院和法官的密切沟通,可以准确掌握法律底线,在法治的框架和轨道内释法说理讲情
调解过程的司法主导尤为重要,通过与法院和法官的密切沟通,可以准确掌握法律底线,在法治的框架和轨道内释法说理讲情
不久前,北京法院2018年度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发布,与传统调解多适用于家事、劳务纠纷不同,十大案例中有不少涵盖了保险、合同、金融、知识产权、建设工程等多个行业专业领域,行业专业性组织在调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一种常见方式,与诉讼相比,调解解纷通常更为高效便捷,成本更低,更有利于现“案结事了人和”。这是因为,案件到了法院,往往只是双方利益冲突的冰山一角,外科手术式的判决有时只能解决表象的冲突,有时甚至还会激化矛盾;但通过调解却可以探究冲突背后的“症结”,开出辨证施治的“中药方”,一揽子化解双方之间复杂的恩怨。近年来,随着法院案件量大幅增长,调解在化解纠纷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成为提高解纷效率,减轻群众诉累的重要途径。
过去,调解多用于家长里短的家事纠纷或者法律关系简单的劳务纠纷,对于专业领域的纠纷,限于调解员专业知识的欠缺,调解方式的运用很少涉及。北京法院积极探索行业调解,让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行业组织参与调解,拓展了调解方式在专业领域纠纷化解中的运用。比如,一起债券回购交易案,涉及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标的额大,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优势介入先行调解,促进了纠纷及时、有效化解,有力防范了金融风险。
行业专业性组织参与调解,除具有普通调解的功能外,还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比如,能够将纠纷解决在行业内部,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商业信誉;从个案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行业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促进全行业协调有序发展。但长期以来,一些人对调解解纷有误解,认为调解不过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纠纷,调解必须在案件事实、法律规定与法院可能的判决基础之上进行。因此,调解过程的司法主导尤为重要,通过与法院和法官的密切沟通,可以准确掌握法律底线,在法治的框架和轨道内释法说理讲情。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提倡调解解纷的同时,应该加快推动设立行业调解组织,让行业专业性组织参与其中,发挥行业专业性组织自治和服务功能,化解涉及行业领域的纠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效公正解决纠纷的多元化需求。
编辑:电源行业知产公共服务工作站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正泽
标签:
相关信息
MORE >>-
4项专利=32亿美元,此话怎讲?
美国弗吉尼亚州地方法院作出了最终裁决,由于被法院认定侵犯4项专利技术,华为的老对手、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系统公司因侵犯网络安全专利须向Centripetal Networks公司赔付32亿美元。
-
时间都去哪了?商业秘密案21年才等来终审判决
陕西高院审结一起1999年即立案侦查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一起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历时21年才等来终审判决,可见在商业秘密案件中,原告方证明经济损失的难度是何等之高。而近日关于立案标准的修改,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震慑那些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获利的企业?
-
商标转让中,需要考虑哪些风险因素?
商标转让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法律风险,建议企业主在购买商标时应当谨慎考察,委托商标代理机构或知识产权律师进行专业的项目尽调,最大限度保证自身权益。
-
企业IPR在工作中的实际专利风险防控经验
大家谈到企业专利侵权风险防控,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FTO。近几年,FTO这个词汇突然就流行起来了。笔者也看到了很多大咖写的关于FTO的文章,要做一个FTO的分析报告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企业专利风险检索是贯穿整个研发过程的,在特定的时期做一个FTO,对于企业来讲可能仅仅是帮忙发现风险,而对于专利风险规避来讲,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本文来分享一下企业IPR在工作中的实际专利风险防控经验。
-
公益机构网课使用他人作品是否应该得到授权?
公益机构网课使用他人作品是否应该得到授权?请关注。
-
2019年中国企业涉美知识产权诉讼报告
近年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经贸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了解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状况,掌握案件信息,对我国企业防范和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至关重要。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组织专家队伍对2019年中国企业涉美知识产权诉讼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期为国内企业提供参考。